
60年前的原子弹爆炸,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仪
1964年10月16日
在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时,罗布泊沸腾了
全国沸腾了
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

巨大的轰鸣声
从罗布泊上空迅速传向世界
撕裂了长期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核阴云”
它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
攥成的拳头!
在“死亡之海”上
“邱小姐”向全世界露出真容
1959年6月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
并且说,“离开他们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
从此,我国进入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
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
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他们立志
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

中科红外总经理丁伟地
在转述那段历史时说
不管是原子弹、氢弹和地下核试验爆炸测温还是航天火箭燃气测温
都需要远距离非接触测量
“但是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测量工具。”
所以,中国科学院为了国防和航天检测的需要
在自动化所成立了红外测温课题组由杨嘉墀、肖功弼等科学家领衔
进行专项研发
当时还没有计算机
红外测温只能采用模拟方式来进行参数处理但正是有了这样的自主研发
才保证了我们的国防和航天试验
在那个年代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
可以说
中科院自动化所红外测温课题组的成立
填补了我国无自主红外测温仪器的空白
中科院自动化所红外测温课题组
正是中科红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